什么是生態健康的河流?什么是水質改善的河流?什么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低碳綠色流域?
日前,在2023(第五屆)中國城市水環境與水生態發展大會上,來自國內外的頂尖學者和產業界人士展開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水環境與水生態分會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曲久輝以“流域掃碼——視距之外的綠色”為題介紹了綠色流域的基本特征,并表示目前我國流域系統正在向水資源保障、水質改善和生態健康的方向發生綠色轉型。“我們的奮斗目標也是未來的一個愿景,即視距之外的低碳綠色流域應當是零污染、碳中和、生態完整和數字流域。”曲久輝院士說。
綠色流域治理的國際難題
近日,相關部門生態環境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水利部、林草局聯合印發了《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提出立足水資源承載能力,統籌水災害、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扎實推進河湖生態環境保護,有序實現河湖休養生息,讓河流恢復生命、流域重現生機,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高度重視流域生態環境治理,大力開展水污染防治工作,黑臭水體治理取得積極成效。隨著“雙碳”目標提出,各地正在積極探索實踐低碳綠色流域構建。但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克服諸多難點,包括跨區域合作與治理,先進技術和大量資金支持,協調政府、企業、居民等各方的利益訴求,廣泛的公眾參與和支持等。
曲久輝院士指出,低碳綠色流域的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非常復雜,還需要開展大量科學研究。他強調,“邁向零污染”需要通過政策指引、產學研協同、社會各界合力等舉措逐步實現;強調“碳中和”會對流域管理與治理產生整體和系統性變革;特別指出“生物完整性”是綠色流域生態完整的核心要素。曲久輝院士表示,通過“數字流域”構建,形成多元數字產品和知識轉型,能夠使流域治理更加精準高效,逐步實現智慧化管控。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生態環境部衛星應用中心研究員王橋認為,我國流域水環境保護取得歷史性進展,水環境理化指標已經接近發達國家水平。但不平衡不協調問題依然突出,水生態失衡、生態用水不足、生物多樣性降低、水生生境部分喪失、水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退化、水生態風險增加、面源污染加重等深層次問題亟待解決,迫切需要實現水環境質量向水生態健康管理的轉變。
世界成功經驗覽勝
曲久輝院士以綠色流域建設的國際、國內案例為引,總結綠色流域的共性特點,即消除污染、水質優良、生物多樣性豐富、生態系統健康、景觀自然。目前世界上已有流域治理典范,包括法國塞納河治理以生態保護兼顧經濟發展為導向,致力于改善水質和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韓國清溪川的復興改造是首爾建都600年以來最大的市政工程,被世界城市規劃界認為是“21世紀城市革命真正的開端”;德國埃姆舍河修復工程,將河水治理、河道與岸線修復相結合,打造具有工業藝術特色的德國景觀河流,是傳統工業區生態改造典范;“美國污染最嚴重的湖泊”奧農多加湖,通過引入綠色低碳保護措施,開展環境保護和清理修復工作,成為企業、居民與政府從對抗走向合作,當地從破落走向復興的代表;英國泰晤士河10年污染100年治理,投入上百億英鎊完成“水工業管理的一次大革命”,成為世界首個工業化、城市化國家流域治理的經典案例;而中國貴州貴陽的南明河是世界首個城市尺度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態系統技術的成功實踐,僅用8年時間就實現了“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治理目標。
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Glen Daigger以“全水(One Water)”和“資源回收(ResourceRecovery)”為核心理念,聚焦城市水資源高級管理。綠色流域與城市水資源管理息息相關,他強調要遵循三個優先原則,即緩解水資源壓力、提高水資源化效率、保障全民水質安全,并表示中國在實現水資源平等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
綠色流域治理的中國解決方案
流域治理一直是世界性難題,南明河治理也經歷了一番從“因水而憂”到“因水而優”的艱難歷程。本世紀初,南明河是一條“失去生命”的黑臭河,陷入“反復治理反復污染”的僵局。為徹底整治污染問題,貴陽市引入系統治理思路,堅持全流域統籌、干支流一體對南明河流域進行綜合治理,制定了“政府主導、機制創新、依法治理、科技支撐、全民參與、長治久清”的原則,改變以往“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治理模式,從“治標”向“治本”轉變。如今的南明河已成為一條生態良好、管理高效、全民參與、技術創新的綠色流域。
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李原園指出,在建立現代化水治理體系中,新時代的流域規劃與治理管理要求,要堅持流域系統觀念,強化流域“四統一”:統一規劃、統一治理、統一調度、統一管理。
“8年前治理南明河時,沒有國家標準和成功先例,得益于政府對環境治理的高度重視和對科技創新的大力支持,走出了一條中國自己的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態系統之路。”中國水環境集團董事長侯鋒博士說。
“生物完整性”是綠色流域生態完整的核心要素。南明河不僅“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還恢復了一個完整生態系統。經過治理的南明河水生物多樣性顯著增加,稀有的野生水鳥來到河邊,水生植物種類突破10種,優勢魚類種類多達9科、29種,較歷史上污染程度高時增加10余種,底棲動物達到33屬種,沉水植物覆蓋率從35%增長至80%。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所水生態環境研究室主任胡鵬表示,應給城市以文明,還河流以野性。未來應在提高河流系統功能多樣性、河流野性上實施舉措,保護野性河流,提供最接近自然的水質標準、保護水生生物多樣性。
“南明河致力于打造低碳綠色流域,集生態景觀河道、水資源再生循環、減污降碳協同的可持續發展目標,這也是未來每個城市母親河河道治理的共同目標。”侯鋒說。
文章轉載自參考消息,如有侵權,可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