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為強化國家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公共服務功能,推進水站文化建設,豐富和拓展站人文內涵,培育生態環境監測文化理念,樹立國家生態環境監測品牌,生態環境部制定了《國家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文化建設方案(試行)》。
生態環境部辦公廳函
環辦監測函[2018]215號
關于印發《國家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文化建設方案(試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
為強化國家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以下簡稱水站)公共服務功能,推進水站文化建設,豐富和拓展站人文內涵,培育生態環境監測文化理念,樹立國家生態環境監測品牌,我部制定了《國家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文化建設方案(試行)》(見附件,以下簡稱《方案》)。請各地按照《方案》要求,結合本地實際抓好落實,全面推進水站文化建設。我部將在水站交接時一并予以驗收,并適時組織“最美水站”評比活動。
附件:國家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文化建設方案(試行)
生態環境部辦公廳
2018年5月2日
抄送: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國家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文化建設方案
(試行)
國家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以下簡稱水站)是監測地表水水質現狀,及時預警潛在環境風險的重要基礎,是評估水污染治理成效,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支撐,也是監測為民、服務公眾的重要平臺。為進一步強化水站的公共服務功能,賦予水站人文內涵,豐富和拓展水站文化屬性,培育生態環境監測文化理念,引導公眾走進生態環境監測,了解生態環境監測,信任生態環境監測,樹立國家生態環境監測品牌和權威,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立足監測為民、監測惠民,在確保監測數據真實、準確、全面的基礎上,賦予水站人文內涵和文化屬性,著力提升生態環境監測服務功能,樹立國家生態環境監測品牌,引導公眾積極參與生態環境保護,推動形成崇尚生態文明、共建美麗中國的良好風尚。
二、工作目標
通過推進水站文化建設,賦予水站人文內涵,豐富和拓展水站文化屬性,著力把水站打造成生態環境監測知識的傳播平臺,生態環境科普的宣傳基地,生態環境文化的交流窗口,公眾參與和監督的重要媒介。
三、基本原則
堅持簡樸實用、美觀大方,倡導與自然環境相協調、與社會公眾良性互動,引導和培育既相對統一又各具特色的水站文化。注重實用、力戒奢華。以保證水站水質監測功能作為根本需求,確保監測數據真實、準確、全面。結合各地水站建設實際,堅持短期目標與長遠規劃相結合,簡樸實用與美觀大方相結合,開展水站站房建設。
統一規范、鼓勵創新。國家對水站LOGO、標志標識及水站內部管理制定統一要求。同時,堅持統一規范與地方特色相結合,各地結合本地實際,采用綠色低碳、環境友好的建設模式,本著與當地建筑風格和周邊環境協調的原則,開展水站外觀和格局的設計建設。
科普教育、公眾參與。堅持靜態展示與互動交流相結合,國家統一設計并持續優化水站公眾號和APP應用,滿足公眾的環境信息需求。同時,鼓勵各地選擇位于城市市區、公園、風景名勝地等人流密度較大區域的水站,堅持專業信息與科普文化相結合,監測數據與百姓生活相結合,著力打造“環境科普文化宣傳小站”,講好生態環境監測故事。
全面推進,持續完善。鼓勵各地在統一規范要求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實際,開展水站文化建設。國家和地方持續完善水站作為科普基地、宣教窗口和展示平臺所需的軟硬件建設。
四、主要內容
(一)統一標志標識
水站(包括本次國家地表水監測事權上收涉及的所有新建和已建水站)站房外部應統一設置水站標志牌、簡介牌和LOGO,各地按照生態環境部統一要求自行組織制作,并懸掛于指定位置。具體要求如下:
1.水站標志牌
懸掛于水站站房正門右側(或左側)醒目位置,標志牌下沿距離地面1.8米。具體材質及工藝、樣式字體、外形尺寸及安裝方式等技術要求詳見附1。
2.水站簡介牌
懸掛于水站站房正門左側(或右側)醒目位置,上沿與水站標志牌同高,下沿距離地面1.8米。上嵌二維碼標識,方便公眾獲取信息。簡介內容應包括水站建設歷程、河流(湖庫)概況及歷史沿革、生態環境保護監督舉報電話、安全警示標語(有條件的水站可同時設計制作安全警示牌,安裝在水站站房外和采水口處醒目位置,安全警示牌標語應與水站簡介牌上的標語保持一致)等。具體材質及工藝、樣式字體、外形尺寸及安裝方式等技術要求詳見附2。
3.水站LOGO
水站LOGO由生態環境保護徽(下端“MEE”為生態環境部英文縮寫)和“國家生態環境監測”字樣組合而成,左側為生態環境保護徽、右側為文字。水站LOGO可根據站房實際情況,分為箱體式和標牌式兩種,其中箱體式LOGO主要安裝在固定站或簡易站主體建筑頂層醒目位置,標牌式LOGO主要安裝在小型站或浮船站外側醒目位置。具體材質及工藝、樣式字體、外形尺寸及安裝方式等技術要求詳見附3。
(二)內部展示基本要求
水站(包括本次國家地表水監測事權上收涉及的所有新建和已建水站)站房內部應統一設置站點流域表征圖、運維管理體系圖、水站系統流程圖,其中,流域表征圖和運維管理體系圖由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以下簡稱監測總站)提供基礎素材,水站系統流程圖由中標的第三方運維公司提供基礎素材,各地根據基礎素材,結合站房內部裝修布局,自行設計、制作、懸掛。
1.水站系統流程圖
水站系統流程圖要簡明形象,應包括采配水單元、檢測單元、數據采集與傳輸單元、控制單元等所有關鍵模塊,并突出系統整體運行流程。具體要求見附4。
2.站點流域表征圖
站點流域表征圖應清晰反映流域站點布設情況,重點突出該水站在流域中的空間位置。具體要求見附5。
3.運維管理體系圖
運維管理體系圖包括崗位責任制度圖、安全責任制度圖、應急管理制度圖、維護保養制度圖等。每張圖的內容都應簡明扼要,明確要求、職責即可。具體要求見附6。
(三)鼓勵地方創新設計
在水站站房設計、建設和內部裝修中,在滿足國家對面積、標識等統一要求的基礎上,鼓勵各地結合本地實際,采用綠色低碳、環境友好的建設模式,同時綜合考慮周邊自然環境、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特征等因素自主選擇設計方案,突出地方特色,打造既相對統一又各具特色的水站設計精品。
(四)充分應用新媒體
豐富水站二維碼信息。使用手機掃描水站二維碼,可獲取水站相關信息(如水站簡介、水質信息、考核目標、監測指標解析、儀器原理及工藝、運行方式及流程等)和水站建設歷程影像資料。通過向公眾宣傳水站相關信息和歷史影像資料,普及生態環境監測和保護知識,講述生態環境監測發展歷程,增強公眾對生態環境監測的了解和信任。
服務公眾需求。使用手機掃描水站二維碼,可獲取水站APP應用下載端口,通過下載安裝應用,可實現對水站及水質相關信息的自助查詢、瀏覽及意見反饋。公眾可根據需求通過水站APP自助查詢站點水質實時監測結果等信息,并通過留言窗口反饋建議和意見。同時,監測總站將通過后臺定期統計公眾查詢信息情況和反饋意見,并結合統計結果,在充分考慮信息安全的基礎上,不斷優化和完善APP應用程序,實時更新發布信息內容,滿足公眾的知情權,引導公眾參與環境保護。
(五)強化水站多重功能
在保證水質監測正常開展的情況下,根據水站面積、位置、周邊環境情況,對位于市區、公園、風景名勝區等人口流動性較大地區的水站,強化水站多重功能。把水站打造為本地區的“科普小站”,通過設立參觀區域、開辟科普文化專欄,在室外懸掛電子屏幕實時發布水質和科普信息,承擔生態環境監測和生態環境保護的科普功能;選擇有條件的水站作為對公眾開放的環境監測設施,結合本地實際,有序向公眾開放,引導公眾走進監測,了解監測,信任監測;定期組織生態環境宣傳活動,宣傳生態保護理念,傳播生態文明思想,把水站打造為本地區的環境宣傳教育基地。
五、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生態環境部負責統籌協調水站文化建設工作,監測總站負責具體組織實施。地方各級環保部門可根據本方案,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地方水站文化建設方案,分級分層,全面推動水站文化建設工作。
(二)適時組織開展最美水站評比
為了更好地激發各地參與水站文化建設熱情,將適時組織開展“最美水站”評比活動。由各省份結合本地實際對本地區水站進行初評,按一定比例推薦“最美水站”候選名單,由生態環境部組織專家進行最終評選,選出100個左右(約占全部水站數量的5%)既滿足國家統一規范要求又充分展示地方特色的水站作為“最美水站”,向社會公開,并通過生態環境部微信微博平臺和生態環境部、中國環境報等進行公開宣傳。
(三)加強互動交流
建立水站文化建設工作學習交流機制,鼓勵互動交流,分享科普教育宣傳工作經驗,不斷提升各地水站文化建設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