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中國經濟半年報公布,GDP同比增長5.5%,明顯快于去年全年3%的經濟增速。面對內外壓力,我國經濟平穩恢復、回升向好,關鍵在于經濟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
透過數據可以看出,綠色轉型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不斷凸顯。比如,很多傳統產業經過轉型升級,成為擴大內需的重要引擎。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同比分別增長42.4%和44.1%,良好的發展態勢還帶動了充電樁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為汽車消費、投資注入了新動能。能源利用效率繼續提升,上半年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0.4%,綠色轉型與經濟增長的協同作用增強。而且,整體空氣質量優良率保持在較高水平,地表水國考斷面中優良比例同比上升2.1%。
事實證明,綠色發展不僅可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不斷推進,又會進一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但也有專家分析指出,我國經濟目前正處于關鍵的轉型期,產業偏重、能源偏煤、效率偏低的特點仍然沒有改變。如何應對復蘇進程中的風險挑戰,重塑增長新動能,對于各地來說都至關重要。
當前,仍有一些地方對高碳產業存在路徑依賴,為追求一時經濟增長,盲目上馬“兩高”項目。有的地方未批先建、批建不符問題依然存在,高耗能項目未通過節能審查、水資源論證等便擅自開工建設;有的地方在產能替代過程中搞變通,將已淘汰的落后產能違規用于產能置換;甚至還有個別地方,對企業違規生產開綠燈、為企業違法行為打掩護。
這些問題,反映出一些地方仍舊對過去粗放的發展模式抱殘守缺,這樣既無法為當地帶去持續的經濟增長,也早已不能適應我國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這種慣性思維必須改變,各地應想方設法將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路徑依賴轉化為發展優勢,孕育新的增長點、引領新的發展方向、探索新的發展領域。
在寧夏銀川靈武,寧東能源化工基地持續發力技術創新,實現了從“靠煤吃煤”到“點煤成金”的轉變,在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園區循環式發展等方面走在前列。今年一季度,寧東地區生產總值同比提高7.9個百分點,單位GDP能耗卻下降了9.6%,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雙提升令人驚喜。制造業名城湖南株洲,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從拼數量到拼質量,從謀速度到謀效益,“株洲制造”正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邁進,目前已擁有58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工業老區遼寧鐵西,乘著東北振興戰略的東風奮力突圍,加快關鍵核心技術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打造高端裝備制造新高地,繼去年GDP突破1200億元后,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長10.4%……一座座城市“破繭成蝶”,正通過綠色轉型再造新優勢,也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借鑒。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是當今時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發展領域。”這樣的歷史機遇,各地不能錯過也不應錯過,必須順應產業發展大勢,推動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增強產業發展的接續性和競爭力。
綠色生產是協同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與穩增長的主要動力。企業應主動適應綠色低碳發展要求,綜合考慮政策規定和自身發展方向,制定可持續發展戰略,建立低碳生產體系,將實現低碳經濟的目標納入企業長期發展規劃。重點龍頭企業更應該著力攻克“卡脖子”技術與綠色低碳技術,引領供應鏈上下游共同實現綠色化低碳化改造。越早實現綠色轉型,減污降碳的壓力就越小、成本就越低,企業也能更快提升市場競爭力,早一步贏得發展主動權。
文章轉載自中國環境報,如有侵權,可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