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進雨后的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贛昌水產碼頭,下午時段雖不是水產批發高峰時段,但運送水產的大貨車還是絡繹不絕地進出。記者得知,這一輛輛運魚車上流下的廢水已不再直排贛江,而是經收集處理后沿著地下管道流入市政排污管網,最后進入青山湖污水處理廠。
“進入南昌市的活魚幾乎都從這個市場批發出去,解決好了運魚車廢水收集處理問題,既保護了贛江水質,也相應解決了老百姓的菜籃子問題”。南昌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支隊東湖大隊負責人熊文強告訴記者。
地處鄱陽湖西南岸的南昌市,水域面積超過2200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積近30%,區域內河渠縱橫、湖泊眾多。近年來,為增進民生福祉,南昌市下大力氣治理水環境、修復水生態,做足做大水文章,努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新格局。
助企紓困保民生
始建于2003年的贛昌水產碼頭,是南昌市鮮魚集中銷售批發集散市場,主要保障全市農貿市場鮮魚供應需求。以前運輸鮮魚的大量廢水,經3個小型集水池收集、沉淀、過濾后,分3個排口排入贛江南支。
△在贛昌水產碼頭,大貨車正在往收集池排放養魚廢水。中環報通訊員顏志高攝
2021年6月,水產碼頭投資60萬元進行污水處理設施全面改造,拆除了3個入江排口,重新設置了一個容量較大的污水收集池和污水引流溝渠,但由于每天運魚車輛變化較大,養魚廢水日排水量難以準確估算,污水處理設施試運行期間就存在高峰時段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水產碼頭雖然每月投入兩萬余元對養魚廢水進行處理,但超標廢水排入贛江的風險仍然存在。
“我們積極與市政等部門溝通協調,2022年6月,水產碼頭投資15萬元,埋設了130米地下管道,橫穿沿江北大道,把污水收集池內的污水接入市政排污管網,最終進入青山湖污水處理廠,徹底解決了水產碼頭養魚廢水排入贛江南支的問題。”熊文強介紹說。
水產碼頭工程部經理姜少華表示,生態環境執法部門積極為企業想辦法,多方協調溝通,幫助企業解決了廢水直排贛江的大難題,同時,還為企業每年節省了20多萬元的污水處理運行費用。
“當前,國家對環保要求越來越高,生態環境執法部門需要不斷改進工作方法,不僅要嚴格執法,還要指導幫助企業解決排污技術難題,杜絕違法排污行為。”南昌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支隊案審科科長徐葉欣說。
急企業所急,幫扶贛昌水產碼頭紓困解難,這是南昌市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的服務、保障、支撐作用,以高水平保護、高效益保障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具體實踐。
治理污染解民憂
前湖水系是南昌“一江十河串百湖”水系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紅谷灘紅角洲片區水體景觀的主要內容,總匯水面積達61.8平方公里。
△經過整治的前湖綠樹環繞,景色宜人。中環報通訊員顏志高攝
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前湖水系及周邊區域常住人口不斷增多,部分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進入前湖水系,同時,前湖上游河渠植被破壞、岸坡裸露,水土流失嚴重,河流水質泛黃、發黑,導致前湖水體水質惡化,一度成為周邊居民的煩心事。
群眾的煩心事,就是政府的揪心事。為提升前湖水系水環境質量,南昌市扎實推進前湖水系綜合治理工程。
“這兩年我們通過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態修復、執法監管等手段,加大前湖水系整治力度,消除了藍藻暴發、水體渾濁異味等問題,前湖上下游水質都有了明顯改善。” 南昌市紅谷灘區城管執法局工作人員張文福說。
雖然剛剛下了雨,但是記者看到湖面上幾乎沒有漂浮物。湖岸綠樹成蔭、空氣清新。張文福介紹說,湖面上每天都有船只打撈垃圾。城管執法人員每天都會對周邊在建工地和重點排水戶進行重點監管巡查,嚴厲打擊違規排水排污行為,及時消除黃泥水排入水渠問題。2023年至今,已對違規排放污水的排水戶處罰17.5萬元。
“通過綜合治理,前湖水環境質量明顯提升。前湖水體逐漸變清、水質逐漸變好、岸線逐步變美,每到雙休日來這里游玩的人絡繹不絕。”南昌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科科長吳勇明說。
民生為上,治水為要。“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前湖水系治理成果,讓前湖水系的“顏值”有了較大的提升,為南昌市民新增了一處重要的休閑娛樂場所。
修復生態助民樂
南昌市在治理水環境的同時,還注重保護水生態。位于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心區的艾溪湖,兩岸水網密布,尤其東岸生物物種豐富,是贛江口生態服務價值較高的河口濕地。
南昌市高新生態環境局局長黃祿星指著艾溪湖東岸的森林濕地公園介紹說:“這里原本規劃為建設用地,地塊很值錢,但為了保留濕地生態功能,高新區管委會毅然決定結合艾溪湖4.6平方公里的水面打造了森林濕地公園,為南昌城東留下了一塊凈土。”
△清晨的艾溪湖,湖面像一面鏡子。中環報通訊員顏志高攝
艾溪湖森林濕地公園是高新區高標準建設的濕地生態景觀,它的存在有效地凈化了艾溪湖的水質,并為鳥類等野生動植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
與之相鄰的魚尾洲公園,建設前曾是一片荒蕪的魚塘和粉煤灰堆棄場地,雜草叢生,垃圾成堆,周邊居民避之不及。
“2018年高新區管委會啟動了魚尾洲公園建設,主要包括水底清淤、粉煤灰治理、濕地生態系統構建、水質凈化處理、綠化、道路及棧道工程等,讓水塘里的水‘活’起來,變成流動的水。” 高新區城管局工作人員楊毅介紹說。
經過3年的建設,2021年5月,魚尾洲公園建成對外開放,是一個集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功能于一體的“海綿公園”。
由于魚尾洲公園位于艾溪湖至贛江南支的重要生態節點上,所以生態修復與空間重塑貫穿于建設始終,整個公園不僅建成一個“水生植物王國”,更承擔起自然生態凈化的作用。
在一處圍墻前,楊毅指著水中說:“艾溪湖水從這里通過過路涵管排入魚尾洲公園,經過沉淀區、植物凈化區、深淺凈化塘區、穩定區四個區域強力凈化,每天能把4萬多噸Ⅳ類艾溪湖來水凈化為Ⅲ類水,最終通過明山一渠進入贛江。”雨洪時期,魚尾洲公園還可以有效調蓄艾溪湖及周邊部分雨水徑流,最高蓄水量可達82萬立方米,能有效緩解城市內澇。
楊毅介紹說,除了調蓄雨洪、水質凈化功能,生態修復功能也是魚尾洲公園的一大特色。公園通過栽植挺水、浮水、沉水不同種類的水生植物,營造魚類、蝦類、水生植物、浮游生物穩定共存的環境,形成水下生態森林;同時在水域內打造了水上森林池衫島鏈和灘涂地景觀風貌,營造鳥類棲息覓食地,實現了濕地治理、恢復和保護等多種生態的良性循環,加強了生物多樣性的治理和保護。
如今,這里已成為人們親近自然、感受生態之美的好地方,節假日來這里娛樂休閑的市民川流不息。
城在水中,湖在城中,人在景中,一幅人水和諧的生態畫卷正在南昌徐徐展開。
文章轉載中國環境APP,如有侵權,可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