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海縣是傳統的農業大縣,稻米和肉蛋禽供應量均占全市的1/3以上。為有效防治農業面源污染,東海縣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多次召開全縣農業面源整治推進會,通盤考慮、因地制宜、系統推進,從種植結構調整、秸稈離田、農田退水循環再利用、養殖業污染治理多個方面,強力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打造了立體式的農業面源治理模式。
秸稈離田 建立回收體系“變廢為寶”
東海縣今年小麥種植面積達118萬畝,小麥秸稈處理一直都是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治理中的薄弱環節、重要環節。今年以來,東海縣創新工作方法,利用閑置土地建設秸稈堆場,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進行補貼,全年計劃完成20萬畝秸稈離田,目前已完成32.4萬畝,超額完成任務,有效減少秸稈還田漚水污染。6月23日晚,央視《經濟半小時》還專門報道了東海縣秸稈回收先進經驗。
2023年,東海縣突出重點,加強水稻機插秧社會化服務工作。全縣育秧5畝以上的社會化服務主體196家,投入育秧流水線195條。其中縣農發集團采取“縣農發+大戶+散戶”的社會化服務模式,建設5家工廠化育秧中心,安裝自動化育秧流水線39條,全縣育秧社會化服務能力可以滿足大田秧苗需求。同時,為鼓勵機插秧社會化服務,東海縣整合項目資金1000萬元對水稻機插秧進行補助,減少全縣30%直播稻種植面積。截至7月1日,全縣已完成機插秧30萬畝(全縣水稻種植面積約97萬畝,市定機插秧控減面積為30%,控減29.1萬畝),犁耕深翻完成5萬畝。
農田退水 循環再利用守護一泓碧水
東海縣根據重點河流周邊地形、現有水利溝渠、高標準農田建設,排定71個農業退水循環使用試點,通過精準管控田間水層,閘控農田退水,依托現有的村級電灌站和小型水泵(拖拉機頭等小型泵),將本應排掉的農田“肥水”,回用于農田灌溉,既能保證農田作物各生長期的用水需求,大幅度節約農業用水和農田灌溉用電;又能減少氮磷流失,源頭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對水環境的影響;還能利用現有河塘溝渠作為生態攔截溝渠,自然調蓄、凈化肥水。在幾無新增投資,利用現有水利設施存放農田退水,只增加電費消耗的情況下,基本實現了試點服務區域的農田退水循環利用,截至目前共節約農田灌溉用水約5000萬立方米。
文章轉載自中國環境APP,如有侵權,可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