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質構造復雜,礦產資源豐富,礦產種類比較齊全,礦產資源供應能力較強,是西部乃至全國的礦物原材料生產和加工大省。歷經多年礦產開發,形成大量尾礦庫,目前四川納入管理的尾礦庫共有192座,集中分布在涼山、攀枝花等市(州)。
筆者系統梳理發現四川省尾礦庫還存在堆存量大、高效利用不足、環境風險高、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監管與應急體系尚待完善等問題。為加強尾礦庫污染防治及環境風險防范,提出以下工作建議:
一是分區分類,促進精細化管控。按照尾礦庫分布區域,對攀西地區實行重點管控,嚴格金沙江、雅礱江、安寧河等河流岸線1公里范圍內尾礦庫新(改、擴)建。加快推進涼山州會理市、攀枝花市鹽邊縣污染防治存在重大隱患且無法達到整改要求的尾礦庫實施閉庫;對甘孜、阿壩、樂山、巴中、達州、廣元、綿陽、雅安、宜賓等9市(州)實施一般管控,推動跨區域尾礦庫共建共享;嚴格成都、眉山、南充、廣安、遂寧、資陽、內江、瀘州、自貢、德陽等10市(州)無尾礦庫區生態環境準入。按照尾礦庫環境監管分類分級技術規程,對全省192座尾礦庫劃分環境監管等級,建立環境監管等級清單并按年度動態更新,按照不同環境監管等級落實差異化管理,將一級、二級環境監管尾礦庫列入重點排污單位名錄實施重點管控。
二是協同監管,防范環境安全風險。嚴格建設期環境準入,完善出臺相關減量置換政策,鼓勵通過尾礦庫數量等量或減量置換方式新建尾礦庫;強化運行期尾礦庫環境污染與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以“尾礦庫—小流域”為單元,開展環境監測和土壤環境風險評價,對存在隱患的尾礦庫實施“一庫一策”治理。借鑒攀枝花尾礦庫“庫長制”管理經驗,建立“總庫長—流域庫長—行政庫長—企業庫長—技術庫長”五級庫長制度,推動環境與安全在線監測、應急協同等聯動;強化封場期尾礦庫環境監測,加快尾礦庫閉庫治理,制定“一庫一策”閉庫治理方案,高標準推進庫區道路改造、覆土復綠、揚塵污染治理、滲漏處理等工作。
三是資源利用,提升社會與經濟效益。加快尾礦高效利用,根據尾礦庫礦種類型,借鑒攀西釩鈦磁鐵礦回收經驗,穩步推進鐵礦、釩鈦磁鐵礦、銅礦、鉛鋅礦等礦種有價組分及共伴生元素高效提取,探索鐵礦、硫鐵礦、銅礦等尾礦資源整體用于高附加值產品研發與應用;加快推動尾礦庫復墾,鼓勵尾礦庫生態重建及價值轉化,以建成區周邊5公里范圍內尾礦庫為重點,借鑒“慶元經驗”和攀枝花市馬家田尾礦庫“黑湖”變“花海”經驗,對保留較為完整的礦山采場、冶煉場、尾礦庫等礦業生產遺跡和活動遺跡,打造成可供市民休閑娛樂的城市森林公園,提升區域自然和人文的雙重價值。
四是多元保障,全方位強化尾礦庫環境安全。構建環境風險責任體系,尾礦庫運營、管理單位為第一責任主體,厘清各級人民政府、生態環境部門、應急管理部門的監管職責和監管工作,將尾礦庫納入“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檢查對象范圍,并進行重點監管。在國家相關要求的基礎上研究細化新(改、擴)建尾礦庫建設項目環境準入相關要求,探索研究尾礦庫在產、閉庫污染防治實施方案、技術指南制定,推動尾礦庫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制定。深化產學研協作,開展尾礦庫環境與安全風險防范多方面技術攻關和技術創新,組建省級尾礦庫污染防治專家團隊,定期開展技術幫扶,解決尾礦庫污染防治突出問題。
作者單位:四川省環境政策研究與規劃院
文章轉載自中國環境報,如有侵權,可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