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之初水資源極為匱乏,是當初的“不毛之地”,然而現在,它不僅水資源豐富、充足、優質,而且還和周邊國家做起了水資源的大買賣,這個國家就是——以色列。以色列的治水之道,體現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這對于我國保護和利用水資源,具有現實的思想啟迪。
以色列國土60%為沙漠、旱地,在1948年建國之初水資源極為匱乏,是真正意義上的“不毛之地”。水是生命之源,也牽系國運,然而就是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短短60年時間里,以色列在生態環境治理尤其是水環境治理領域,成就斐然。如今的以色列不僅水資源豐富、充足、優質,而且還和周邊國家做起了水資源的大買賣。《創水記:以色列的治水之道》一書中,充分地展示了這個曾經的沙漠之國如何保護并盤活水資源,這對于其他國家和地區帶來了啟示。
本書作者賽斯·西格爾是美國作家和商人,對于水資源的保護和治理,有著深入的思考和見解,相關文章經常亮相《紐約時報》等報刊。為了廓清以色列的治水之道,他曾經去往以色列,查閱了大量歷史文獻和數據,采訪了相關領域的政府官員、專家、教授、工程師、公司管理者等上百人。
《創水記》的第一章“以色列的敬水文化”中,用以色列的一首兒歌作為開篇:“雨,雨,天空來。小雨點,整天下,滴答滴答,小手拍拍!”連孩子唱的歌曲中,都飽含著對水的渴望,這足見該國缺水的嚴重程度。一個民族和國家熱愛水、敬重水,必然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在猶太人的歷史故事、宗教觀念和風俗傳統中,敬水是重要內容。向學生灌輸節約用水、人人有責的理念,是學校教育中的重要環節。在這個國家,四處可見節約用水的招貼畫和廣告語,以此提醒人們樹立節水意識。
以色列人敬重水,除了在文化與教育中體現外,在國家法治建設中也得到強化。上世紀50年代末期,以色列建國不久,就制定了具有前瞻性的《水法》,凡是在以色列發現的一切水資源,都是國家公共財產,即便是從天而降的雨水,也歸國有。從法治和道德雙重維度講,對于水資源的利用,以色列是最為苛刻的國家,而以色列人不僅接受這種苛刻,還自覺遵循并維護這種苛刻。
水資源使用方面,農業生產用水往往是“大宗客戶”。農業種植中,大水漫灌是長期以來的傳統。漫灌實則是昂貴的種植方式:將水運送到田地里耗力、耗資巨大,大部分漫灌水源在被植物根部吸收之前,其實已蒸發,通常漫灌水源超過50%都被浪費掉了。在水資源匱乏的以色列,這種方式顯然是奢侈的。近年來,以色列大力改進農業技術,采用精準滴灌的方式。這除了能節約水資源,還有助于農作物產量的提高。
精準滴灌的農業生產方式,其技術的難度和復雜系數,超乎人們的意料。這對于農業精細化管理和機械技術的設計與施工,都是高標準的檢驗,任何一個環節出現故障,農業生產都會毀于一旦。以色列把農作物的種植,精細到類似養花的程度,這較之于漫灌的方式,最高峰值時可以節約高達70%的用水量。
再高的水資源利用效率,也改變不了以色列天然淡水供應量不足的事實。尤其是隨著以色列的經濟發展和人口增加,淡水供需缺口越來越大。上世紀90年代末,以色列政府就對未來20年的海水淡化做出了全面評估和規劃。目前,在阿什多德、阿什克隆、海德拉三地,建立了海水淡化工廠,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海水淡化基地。在海水淡化處理中,以色列不斷地改進技術,由最初的多級閃蒸,逐步發展到世界領先的低溫多效和反滲透膜技術,設備簡單便于操作,有利于后期的維護。當前,以色列正在大力推行“大規模海水淡化計劃”,以期緩解淡水的供需矛盾。
以色列的治水之道,體現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這對于我國保護和利用水資源,具有現實的思想啟迪。
首先是要加大對水資源的統籌治理。我國南北水資源極不平衡,尤其是華北、西北地區水資源短缺。
其次是要強化水資源的環境保護力度。我國南方水系發達,水資源較為豐富,尤其是在長江、漢江等流域,盡管出臺嚴格的環保法規,加大了環保監測檢查力度,依然有少數無良企業鋌而走險,將工業廢水、污水排入大江大河,造成了淡水資源的污染。筆者認為,對于長期破壞淡水資源的企業,要加大懲戒力度,水資源受到“蹂躪”帶來的后果,必然是災難性的。
最后是要提升大眾節水愛水意識。在中國傳統社會里,古人先祖對水充滿敬重和感恩。在現代社會里,我們不僅要重拾愛水的美德,還要在全社會形成敬水愛水的價值取向。水資源不僅改寫過我們的文明和歷史,也深刻地影響我們的現實與未來。
作者系中國地質大學 陳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