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迷霧好像漸漸散去,是大家已經習以為常,還是進口再生顆粒已經風平浪靜?
2018年進口再生顆粒增長一倍
據海關統計,截止到2018年8月31日,全國一般貿易項下進口再生塑料173萬噸,完稅價格98億,比2017年增長較大。其他貿易項下進口再生塑料7萬噸,完稅價格是4.6億元。2018年再生塑料總體進口量比2017年增長近一倍。據估算,今年再生塑料進口總量將超過200萬噸,2019年估計將達到400萬噸。
據了解,2018年共有77個國家向我國進口再生塑料,排在第一位的是越南,第二位是馬來西亞,第三位是泰國,第四位是印度尼西亞,第五位是日本、第六位是韓國,連敘利亞也向我國進口了13噸再生塑料。
企業如何看待再生顆粒進口
筆者詢問了幾家在國內不同港口進口再生顆粒的企業,能明顯感覺到企業所表現出的平靜的狀態,已經不像年初那樣群情激奮。
有幾家企業反應,最近進口顆粒還算順利,甚至有企業說票票通過。
當筆者詢問平靜背后的原因企業表示,事情剛開始都會有些混亂的局面出現,慢慢大家適應了規則,也就越來越平靜啦。
也有企業反應,基本上本色顆粒,顏色比較純的顆粒的進口還算是順利,如果有色差的顆粒還是比較危險的。
還有有企業表示,目前再生顆粒進口風平浪靜是因為進口量減少了,很多企業都已經停工或轉行啦!
當然,也有部分企業表示,至少有三票在化驗狀態,說明風平浪靜只能相對來說,還是有很多企業的通關檢驗并不順利。
再生顆粒進口出現新的趨勢
再生塑料行業一定要有標準
目前,海關嚴厲打擊走私廢塑料、廢礦渣、廢五金等洋垃圾,但對于再生顆粒的進口還是按照“三個一致”的標準進行查驗和鑒別,盡管再生顆粒有新的標準發布,海關是否會采用還有待時間的考量。
“三個一致”的使用使得目前再生顆粒的進口相對平穩,這是在再生顆粒標準缺位的情況下海關暫時采用的監管手段,最終再生塑料行業還是需要標準來規范。
東南亞顆粒減少,歐美增加
近期,由于東南亞政策的不穩定性,企業紛紛表示,不傾向于從東南亞等國進口再生顆粒,從東南亞進口的再生顆粒數量逐漸減少,而美國、歐洲等國的再生顆粒進口量有所增加。
畢竟,歐美等發達國家才是廢塑料的源產地,廢塑料的本土處理也符合巴塞爾公約精神,這將是未來廢塑料行業的發展趨勢。
下游制品企業轉戰國外
因為國內再生顆粒的缺口仍然存在,部分再生顆粒的下游企業轉向國外發展,東南亞仍是首選。在允許進口廢塑料的國家進行加工,直接生產出塑料制品,再發往國內,這也是一項不錯的選擇。只要嚴格遵守當地的法律,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仍然需要外國投資者創造利潤。
2018年即將結束,中國進口廢塑料的時代也即將結束,但是中國的市場仍然需要大量的再生顆粒。盡管在中國進口再生顆粒的過程中出現了幾多風波,但市場具有強大的調節作用。只要市場的需求在,企業是會想方設法滿足市場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