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源分布零散,環境執法人員要及時發現污染點位并不容易。如今,技術進步幫上了大忙:綜合衛星遙感、空氣質量地面觀測、熱點網格APP,可以告訴執法人員大氣污染的準確位置;基于高分衛星遙感數據提取的風險源信息,可以呈現水體污染的情況;給運輸固體廢物車輛裝上定位系統,則可幫助執法人員及時發現超范圍轉移等問題。
張字宏是河北省邢臺市環境執法支隊一名工作人員,他每天上班都要打開手機上安裝的“熱點網格APP”,隨時查看是否存在大氣污染源。
原來,為了提升環境監管的精準性,生態環境部將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全行政區域按照3千米×3千米劃分成網格。“熱點網格APP綜合了衛星遙感、空氣質量地面觀測、氣象觀測等各類數據,利用認知計算技術和大數據分析,通過小微站監測出的點位圖,執法人員可以清楚地知道大氣污染點在哪里。”張字宏說。
如今,在生態環境監測和執法中,類似“熱點網格APP”這樣的工具應用越來越頻繁。隨著我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取得一系列重大進展,數據聯網與共享程度不斷提高,為生態環境監管與精準治理提供了便利。
空氣、水、土壤,有污染及時鎖定
飲用水水源地安全直接關系千家萬戶喝的水是否干凈,可要把全國的飲用水水源地排查一遍,確定水源地邊界、發現具體風險隱患,工作量著實不小。
目前,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正在全國開展,涉及地表水型水源地2000多個。現在執法人員手里多了一件利器:基于高分衛星遙感數據提取的風險源信息。
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水環境遙感部正高級工程師姚延娟告訴記者,“在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行動中,這個工具可是幫了大忙!”
姚延娟打開電腦,向記者演示了“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執法衛星遙感支持系統”,配套的還有手機端的水源地遙感執法APP。
系統界面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全國水源地分布,點進去看,在每個水源地保護區中,都用不同顏色標出了風險源的類型:水產養殖用地、水上運輸用地、農業用地、旅游用地等。
這些風險點是如何確定的?姚延娟說,先是要各地上報水源地保護區矢量邊界,據此調取衛星遙感影像,專業人員通過光譜信息及空間紋理信息分析,鎖定風險源。借助這個系統,每個水源地保護區的風險點有哪些、具體位置在哪里,一目了然。
衛星遙感監測應用是我國天地一體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的一個縮影。據統計,截至目前,空氣質量監測網絡方面,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共布設1436個國控監測站點;在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絡方面,國控斷面擴展到2050個。飲用水源地監測覆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和2856個縣;在土壤環境監測網絡方面,建成由38800多個點位組成的國家土壤環境監測網,同時形成了以衛星遙感與地面核查相結合的生態監測體系。
巡河隨身攜帶無人機和智能手機
有了監測網絡,怎么讓收集的數據使用起來更便利?通過接地氣的移動端應用,一線執法人員可以隨時在手機上查看、反饋。
在日常工作中,熱點網格APP幫了張字宏的大忙。張字宏回憶,有一天,他打開熱點網格APP,地圖上紅紅的一塊引起了他的注意,系統提示預警。張字宏馬上聯系執法人員趕往現場排查,發現污染源所在路口道路施工未覆蓋,執法人員立刻通知相關部門進行覆蓋。處理完,執法人員通過手機APP將處理結果上傳至信息庫,任務才算完成。
浙江建德市每個河長的手機上都有一個巡河APP。在建德市航頭鎮,記者見到河長傅遠輝時,他正在巡護自己管轄范圍的一處河段。他告訴記者,巡河時一定要隨身攜帶兩樣東西:無人機和智能手機。
無人機能代替他巡護不好走的路段,及時發現污染源。通過無人機航拍,他及時發現一處污水管道破裂。“河長配了智能手機,巡河打卡在手機上簽到,五水共治辦公室能遠程管理、隨時監控。”傅遠輝打開手機上的“河長APP”,拍照并上傳了管網照片,附上情況說明。兩小時后,鎮村負責人便組織起管網維修人員來到這里,新的管網很快被換上。
搭建大數據平臺,打破數據孤島
如何實現數據共享,進而應用到具體工作中,是當前的突破點。
據了解,福建省的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構建了一縱一橫的數據整合共享體系:縱向向上打通環境部、向下穿透至市縣級環保部門及相關企業的數據,橫向匯聚了相關廳局及互聯網等數據。
在福建省環保廳辦公樓,記者在全省流域水質狀況圖的屏幕上隨機點開一個點位,就可以看到該點位的水質狀況等級及主要指標。
“生態云平臺改變以往信息化系統各自獨立的‘數據煙囪’‘數據孤島’的建設方式,構建了一個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福建省環境信息中心主任姜永紅說。據悉,截至2018年4月,該平臺集成了117類80余億條數據。
在大數據應用方面,以福建的固體廢物環境監管平臺為例,平臺可對接省環保廳企業法人庫、省交通廳運輸車輛GPS系統、全國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等,通過大數據對行業產污量、節能水平進行分析,可防止超范圍轉移,進行管理預測。
福建省固體廢物及化學品環境管理技術中心主任柯瑞榮向記者講述了一個案例:某天一批危廢在閩北某市轉出企業的出庫時間為中午12時15分,到閩南某市接收企業的入庫時間為13時33分,兩地車程最少要4個小時,可是出入庫時間不到兩個小時,顯然有異常。經查,原來是企業出庫時未及時申報導致,環保部門立即督促企業規范申報。據了解,去年通過這一平臺就發現1萬多條異常信息,及時避免了環境隱患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