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淄博市生態保護紅線優化及勘界定標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加快推動生態保護紅線優化和勘界定標工作,確保生態保護紅線邊界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為科學構建和優化生態安全格局,切實維護全市生態安全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基礎。
分為兩個步驟 遵循四個原則
《方案》提出,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工作分兩步開展:自然保護區市級主管部門督促和指導相關區縣政府和有關部門單位開展省級及以上自然保護區勘界定標工作試點;待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經國務院批準后,全面啟動和完成生態保護紅線的勘界定標工作。
生態保護紅線優化及勘界定標工作,要遵循四個基本原則。
科學性,本著應劃盡劃、應保盡保的原則,做好跨區域生態保護紅線銜接,確保生態保護紅線布局合理、邊界清晰。
強制性,以《山東省生態保護紅線規劃(2016~2020)》確定的淄博市省級生態保護紅線為基礎,確保優化及勘界定標后的生態保護紅線性質不改變、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
協調性,盡可能保持已建各類保護區邊界,與各部門管理邊界相銜接,與土地利用、城鄉建設、礦產資源利用、區域生態保護等相關規劃相協調,確保生態保護紅線的連續性。
完整性,結合山脈、河流、地貌單元、植被等要素保留自然地理邊界,保持森林、草地、濕地等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盡可能避免生態保護紅線斑塊破碎化。
通過對初步優化方案進行校驗分析,并與主體功能區規劃、生態功能區劃、土地利用規劃、礦產資源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等相關規劃進行銜接,形成全市生態保護紅線優化方案(征求意見稿),可視情況對部分區域進行核減。
明確職責要求 細化任務分工
根據《方案》,淄博市生態紅線劃定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籌、組織、協調生態保護紅線優化和勘界定標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同時,成立市生態保護紅線優化及勘界定標技術小組,由市環保局組織或委托具有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能力的技術單位和具有乙級以上工程測量專業資質的勘界單位組成,為生態保護紅線優化及勘界定標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方案》還明確了生態保護紅線優化及勘界定標工作相關部門的任務分工。
其中,市環保局、市發展改革委是淄博市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的牽頭部門,市環保局、市發展改革委負責全市生態保護紅線優化及勘界定標工作的指導、調度與協調,對未按時間節點和要求完成相關工作的區縣政府、部門進行督導。市財政局負責市級層面生態保護紅線優化、整合及勘界定標等相關工作的經費保障。
市國土資源局負責提供本部門主管的省級及以上地質公園名錄及面積資料和數據,對本部門主管的目前仍存在邊界不清、功能分區不明的省級及以上自然保護區、地質公園等禁止開發區域,確定和報批禁止開發區域范圍及功能分區邊界等。市水利與漁業局提供全市流域面積達到100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名錄及流域面積等數據和資料,完成本部門主管的納入紅線的流域區域勘界定標工作。
市林業局審核本部門主管的省級及以上自然保護區的全部區域和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禁止開發區域的核心保護區域以及國家級公益林是否全部納入生態保護紅線,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禁止開發區域非核心保護區域調出依據的充分性以及其他需要審核的內容;完成本部門主管的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國家級公益林等禁止開發區域的勘界定標工作。
各區縣人民政府負責審核、提供行政區域內評價區域調出依據的充分性以及其他需要審核的內容,完成評價區域的勘界定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