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記者在福建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聽取和審議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情況的報告》中獲悉:
新修訂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兩年多來,為福建省空氣質量持續走在全國前列提供了強有力的法治保障。今年6月上中旬,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分赴三明、寧德、莆田、泉州等地,采取明查暗訪相結合,聽取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貫徹實施大氣污染防治法的情況報告,履職情況的問詢,對部分工業園區、重點企業、建設工地、清潔能源項目和大氣監測站進行了檢查,深入了解法律實施情況。
從此次檢查情況看,福建省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能夠認真執行大氣污染防治法,對標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要求,扎實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各項工作任務。
2016一2017年,福建省9個設區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分別為98.4%、96.2%,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9.6、18.2個百分點。PM2.5等6項指標均達到國家標準,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3項指標優于國家一級標準,全省空氣質量持續保持優良,國家對福建省“大氣十條”實施情況終期考核優秀,“清新福建”已成為福建的亮麗名片。
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潘征介紹,福建省在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在認真貫徹執行大氣污染防治法的同時創新體制機制、強化法治保障、綜合管控施治有效的保障了福建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和提升。
在創新體制機制,強化法治保障工作方面。一是嚴格目標責任。在全國率先建立地方黨政領導生態環保目標責任制,完善定期調度、督查、約談的考核機制。出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職責規定,細化分解大氣污染防治年度目標任務,形成分工協作,共同發力的大環保工作格局;二是優化法治保障。省人大常委會通過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立法、執法檢查、代表議案建議辦理等方式、監督政府部門進一步做好工作。省政府將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完善政府規章和規范文件,制定發布相關技術和污染物排放地方標準;三是健全管理體制。省政府有關部門多方位完善大氣污染防治管理體制,建成全國首個省級生態云平臺,有針對性地實行重點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特別排放限值,實行排污許可制度、排污權交易,建立企業環境信用評價體系、綠色信貸業績評價、風險行業推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推行第三方污染治理等市場化環境治理。
在綜合管控施治,加強保障支撐工作方面。一是深化源頭防控。優化產業布局和能源結構,嚴格石化、冶金等七類重點產業準入,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和化解過剩產能。2016-2017年,全省鋼鐵去產能445萬噸,煤炭去產能541萬噸;2017年,淘汰“地條鋼”產能535萬噸;全省每生產兩度電,就有一度電來自清潔能源;二是強化污染源管控。著力推進燃煤鍋爐綜合治理、工業污染源整治、移動源污染防治、揚塵污染管控、農業和其他污染防治。全省完成3000多臺鍋爐節能環保提升、45臺煤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超過90%,基本淘汰黃標車,機立窯水泥全部淘汰,工地、碼頭、道路揚塵有效監管;三是提升保障支撐水平。2016-2017年,全省財政累計投入大氣污染防治資金140多億元。建立健全政府、企業、社會等多元化投資機制,拓展資金渠道,加大科研力度,推進重點城市大氣污染源解析工作,加強臭氧污染成因及防治對策研究,加快成果應用。
在嚴格依法監管,落實法律責任方面。一是加強環保督察。以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為契機,將督察組反饋的4個方面38個具體問題細化分解為72項整改任務,移交的4903件信訪件已全部辦結,共立案處罰1763家,責令整改5368家,約談991人,問責444人,推動解決了一批群眾關切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二是加強執法監管。堅決落實“四個不放過”,嚴厲打擊偷排、漏排、超標排放和在線監測數據造假等違法行為。2016-2017年,全省共立案查處大氣環境違法案件
1293件,處罰金額8231萬元;三是加強兩法銜接。建立健全生態環境資源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無縫銜接機制,共同推進案件會商、聯合執法、案件移送和信息共享,加大打擊生態環境資源領域犯罪的合力,保持打擊大氣污染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四是加強環保網格化監管。全省共制定市、縣、鎮、村四級網格18000多個、網格員36000人,調整和完善網格化工作考評制度。2016年以來,全省城鄉社區網格員累計上報環保網格監管事件達11萬件。
潘征說,福建省作為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深遠意義。要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決策部署,以更高的站位、更嚴的要求、更有力的舉措,深入貫徹實施大氣污染防治“福建模式”,打響“清新福建”品牌,以法律的剛性要求,為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