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一項研究發現,由于人類活動造成地球大氣層的水汽增加,使得地球中高緯度地區“夜光云”更加閃亮,這也再次表明人類活動已引起了氣候變化。
夜光云通常只出現在地球中高緯度地區高空中。它形成于大氣的中間層,水蒸汽在大氣中間層遇到塵埃而凝結成一種發光而透明的波狀云。當太陽從地平線下方照亮它們時(通常為黎明與黃昏),人類才能清楚地看到夜光云。
自工業時代以來,人類通過燃燒化石燃料向大氣中排放了大量溫室氣體。研究人員想知道大量溫室氣體的排放對大氣的中間層和夜光云的形成有何影響。
鑒于此,研究人員使用衛星觀測和氣候模型,借助計算機模擬了1871年至2008年北半球的大氣層和夜光云,以觀察過去150年來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溫室氣體,比如二氧化碳、甲烷和水汽等,對夜光云形成的影響。
研究人員發現,在19世紀,夜光云可能每隔幾十年才會出現一次。而現在,由于大氣條件和太陽周期的不同,生活在中高緯度地區的人們很有可能每年夏天多次看到夜光云,特別是最近幾十年,夜光云越來越多地被觀察到,并且越來越亮。
德國奧斯賽拜·屈隆斯博恩的萊布尼茨大氣物理研究所的大氣科學家、美國地球物理學會《地球物理學研究雜志》的首席作者Franz-Josef Lübken表示,夜光云越發明顯的原因有些不可思議。二氧化碳使大氣的對流層和平流層氣體溫度變高,但實際上形成夜光云的大氣中間層的氣體溫度變低。
但該項研究結果卻發現,自19世紀后期以來,二氧化碳的增加并未使夜光云更加明顯,而甲烷排放使大氣中間層水汽濃度增加了約40%,這也使得中間層形成的冰量增加了一倍,水汽越多,冰晶越大,才使得夜光云越發明顯。
“未來,應該研究這些越發明顯的夜光云是否會影響地球的氣候。”Lübken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