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指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明確目標任務,到2020年使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要打幾場標志性的重大戰役,打贏藍天保衛戰,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渤海綜合治理、長江保護修復、水源地保護、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確保3年時間明顯見效。
渤海綜合治理是其中一場要打的重大戰役。19世紀著名科幻小說《海底兩萬里》將海洋視為“人類生存的最后一條退路”。渤海堪稱中國北方的生命之海,但這條“退路”正被輾出千溝萬壑。
渤海的污染主要來自哪里?如何開展渤海綜合治理?對此,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
渤海污染問題由來已久
《中國環境狀況公報2016》顯示,渤海近岸海域水質一般。一類海水比例為28.4%,二類為44.4%,三類為17.3%,四類為4.9%,劣四類為4.9%。
專家一致表示,渤海生態問題是個老問題。國家關注渤海多年,采取過很多辦法進行生態修復。但是,好多階段目標都沒有實現。
“隨著經濟的發展,對渤海污染物排放的治理效果并不大,環境指標和生態指標也不是很好。國家提出建設美麗中國,我覺得應該對海洋采取更加強有力的措施,還海洋一個清潔的環境和良好的生態系統。目前來講,攻堅戰是海洋治理的最佳方式之一。”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高會旺表示。
渤海的污染問題主要在陸源,主要有陸源工業污染、城市生活污水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
山東大學(威海)海洋學院副教授王亞民說:“渤海周邊省份較多,人口密集,陸源污染排放量較大,超過渤海環境容量,這是導致渤海生態問題的重要因素。”此外,海上油田等設施也會對渤海水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比如,發生在2011年的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就對渤海水環境造成了較大影響。
高會旺也說道,渤海三灣——渤海灣、遼東灣和萊州灣承納了其上游人類活動排放的大量污染物,水質惡化和生態破壞均較為嚴重。
渤海的治理有非常好的帶動作用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提出,渤海綜合治理確保3年時間明顯見效。高會旺表示,國家對渤海綜合治理越來越重視,這將會帶動地方政府和公眾海洋保護意識的提高。“渤海作為內海,沒有領土紛爭問題,更容易進行綜合治理。它的治理經驗對其他近海的治理有著非常好的帶動作用。像日本瀨戶內海曾經污染很嚴重,差不多到了魚蝦滅絕的境地,但經過治理后,恢復了良好的生態。也就是說,若能縝密規劃、措施到位,一定可以把渤海治理好。”
王亞民也強調,這將促使相關省市更加重視渤海綜合治理,加大治理措施的執行力度,并對玩忽職守的相關部門進行追責。地方政府治理渤海的力度將進一步加大。
此外,近日出臺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也有利于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生態環境部整合了多項散落在其他部門的環境保護職責,海洋保護就是其中一項。
高會旺表示,國家海洋局的海洋環境保護并入生態環境部,這從行政上保障了海陸聯動一體化,有利于監管部門形成合力,治理措施將更有成效。同時,能夠有效避免不同行政部門之間數據“打架”的情況。這為渤海治理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因為渤海治理并不是那么容易,會牽扯到地方經濟利益以及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
入海截污最關鍵
海洋污染防治和大氣污染防治不一樣,大氣污染治理目前已有成功先例。并且,海洋生態修復起來比較漫長。“這是由海洋的生態環境決定的。即使把入渤海的污水全部截住,僅目前渤海中已有的污染物要消化干凈,也需要很長的時間。”高會旺說道。
國家海洋局于去年5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渤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要求加強入海污染物聯防聯控。一是加強海陸聯動,全面排查環渤海入海排污口、入海河流等污染源;二是加快實施重點海域排污總量控制制度。以天津為示范,逐步在環渤海區域全面落實以保護生態系統、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的總量控制制度;三是強化與“河長制”的銜接聯動。率先在秦皇島開展“灣(灘)長制”試點工作,并將在環渤海區域全面實施。
“其實,渤海治理最關鍵之處就是把入海污染物截住。對海岸帶的濕地進行生態修復,讓處理后的污水先進入濕地得到凈化后,再流入海洋。”高會旺說。
王亞民則表示,根據不同的污染源,應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比如,對工業污染,采取總量控制制度,還要防止企業偷排漏排;對生活污水,要通過大力建設城市和鄉鎮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還要確保污水處理廠能夠有效運轉;對農業面源污染,要對畜禽養殖業進行整治,有效減少農藥、化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