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碳足跡一頭連著生產企業、一頭連著消費者,是打通供給側和需求側、促進全社會溫室氣體協同減排的重要機制。隨著《關于加快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的意見》《關于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實施方案》相繼發布,標志著我國產品碳足跡體系建設從頂層設計邁入建設實施新階段。
認識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的重要意義
有利于加強排放數據管理。測量核算溫室氣體排放和清除是減緩氣候變化、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基礎和前提。構建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有利于引導生產制造企業加強溫室氣體排放測量核算,特別是基于產品生命周期的測量核算可摸清產品從自然界(或從自然資源)中獲取原材料直至最終處置的溫室氣體排放和清除,為產業鏈溫室氣體減排奠定數據基礎。
有利于促進低碳消費貿易。產品碳足跡是消費者和采購商選購產品的重要參考。從市場消費看,量化產品碳足跡有利于引導消費者選擇碳足跡較低的產品,進而擴大低碳產品市場占有率,提升產品綠色競爭力。從國際貿易看,一些地區和國家要求核算和披露產品碳足跡,劃分碳足跡等級和閾值,甚至將產品碳足跡水平作為市場準入、享受補貼等的前置條件。此外,越來越多跨國企業、采購商將產品碳足跡納入可持續供應鏈進行管理。
有利于推動溫室氣體減排。推行產品碳足跡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全社會溫室氣體減排。一方面,促進生產制造企業量化產品從原材料獲取、能源和材料生產、產品制造和使用、產品生命末期處理到最終處置全過程的溫室氣體排放和清除情況,識別主要排放源和排放結構,深挖減排潛力。另一方面,讓溫室氣體排放水平成為影響產品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的重要因素,形成低碳導向的發展環境,激發產品生產制造企業、供應鏈、回收利用等環節溫室氣體減排動力。
準確把握地方參與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基本思路
相比主要發達經濟體,我國政府層面推動建立產品碳足跡體系總體起步較晚,基礎較為薄弱。2023年以來,我國加快了碳足跡碳標簽體系建設步伐。一些地方雖不同程度地開展了一些基礎工作,但也存在規劃政策和標準規范不健全、產品覆蓋面較小和影響力不大、支撐保障體系較為薄弱等問題。筆者建議,地方應把握好定位、尺度,有序參與建立產品碳足跡體系。
處理好國家和地方的關系。堅持全國“一盤棋”和全國統一大市場,政策制定不搞“上下一樣粗”和面面俱到,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適當錯位國家,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找準地方的切入口和著力點,著重從區域電力碳足跡因子、優勢特色產業上發力。
處理好國際和國內的關系。準確認識和把握產品碳足跡國際、國內“雙循環”的共同點和差異,國內突出體系化、全鏈條和良性循環,提升國內消費和貿易產品覆蓋度。同時,積極銜接主要出口地政策規則,提升企業主動性和產品碳足跡管理、低碳供應鏈治理能力。
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產品碳足跡體系的建立離不開政府搭平臺、定規則、明規矩、防風險,也需要市場主體協同管理和減排、消費、貿易銜接,要發揮產業鏈企業、專業技術服務機構、消費者和采購方等的作用,形成多方參與大格局。
處理好前端和后端的關系。建立產品碳足跡體系,既要加強前端低碳供應鏈減排、產品碳足跡數據管理,也需要后端的場景打造和推廣應用,實現良性循環,形成低碳導向的市場環境、激勵減排的社會氛圍。
地方要加快構建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助力經濟社會低碳轉型
筆者建議,充分銜接國家要求,立足地方實際和發展需求,加快構建應對國際挑戰、銜接國家要求、彰顯地方優勢的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撬動產業鏈減污降碳,助力經濟社會低碳轉型。
健全工作機制和配套政策。建立由生態環境部門牽頭,發展改革、工信、能源、市場監管、商務、金融等部門深度參與的地方工作推進機制。加快研究制定地方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實施方案,充分結合本地生產、消費、貿易、減排等實際和需求,差異化確定產品碳足跡體系建設的著力方向和重點任務,增強針對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參照國家產品碳足跡核算通則標準,區別于國家層面擬推動制定發布核算規則標準的重點領域產品,著眼本地優勢特色產品,有序制定一批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研究制定地方支持企業開展產品碳足跡核算和認證的財政補貼政策、促進低碳產品消費和政府采購的支持政策。
加強關鍵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有能力、有條件的機構參與國家碳足跡因子數據庫建設。研究論證省級碳足跡因子庫建設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實施路徑,優先推動特色領域碳足跡因子模型構建研究。由生態環境部門牽頭,建設地方統一的產品碳足跡管理服務平臺,集約化提供政策信息、信息查詢、核算認證、認證產品、綠色貿易、信息披露、場景推廣、能力建設、信用監管等服務。
推廣產品碳足跡核算認證。優先推動電池行業出口企業按照歐盟電池和廢電池法規及即將出臺的電動車電池碳足跡計算規則,開展動力電池等電池碳足跡核算和報告,按時間節點做好數字電池護照及碳足跡聲明。支持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新三樣”出口企業按照國際標準規范,統籌做好面向國際市場的產品碳足跡核算、申明、認證等工作。根據國家層面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發布情況,有序組織相關企業按照國內標準規范,做好產品碳足跡核算和信息披露。同時,按照本地標準規范探索開展優勢特色產品碳足跡核算和信息披露。
探索多層次試點和示范。支持外貿占比較高的地區,開展出口產品碳足跡區域綜合試點,推動主要出口產品碳足跡核算和認證。探索開展行業碳足跡試點,優先推動在優勢特色領域開展產品碳足跡核算和認證試點,積極推動產業鏈降碳。選取重點外貿行業和優勢特色產業頭部企業,發揮“頭雁效應”作用,開展低碳供應鏈建設試點,逐步構建低碳供應鏈。支持通過消費推廣、采購優先、融資掛鉤等開展產品碳足跡應用試點,拓展產品碳足跡應用渠道。
提升重點環節基礎能力。擴大產品碳足跡本科生和研究生培養規模,建設一批教學實踐基地和培訓基地。培育聚集一批高質量產品碳足跡核算、評價和認證機構,積極引入具有國際服務能力和資質的專業服務機構。強化對產品碳足跡數據質量、服務行為等的綜合監管,推行產品碳足跡信用監管,建立跨地區、多部門聯合監管執法機制,曝光和嚴肅查處弄虛作假行為。加強宣傳引導,加強政策規則解讀和宣傳,推廣產品碳足跡優良實踐案例,提升全社會知曉度和接受度。
作者單位:向柳,四川省環境政策研究與規劃院;陳明揚,天府永興實驗室減污降碳協同研究部;張浩,中國質量認證中心
文章轉載自 中國環境報 作者:向柳 陳明揚 張浩,如有侵權,可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