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單位: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
承辦單位:北京企培華科信息管理咨詢中心
舉辦時間:2018年5月31日-6月1日
舉辦地點:上海國家會展中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謀劃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長遠性、開創性工作,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從實踐到認識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系加快形成,全面節約資源有效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深入實施,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進展順利,核與輻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要步伐,我國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一、會議背景: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大力推進,城市污水處理問題越來越嚴峻,污水的產生量也將會逐年提高。污水量的增加必將導致污水廠剩余污泥排放量的增加,污泥問題已成為污水處理領域的瓶頸,生態環境面臨日益嚴重破壞的壓力。城市污泥的產量巨大并且成分復雜,如何對城市污泥處置與利用已成為人們所關注的問題。城市用水環境污染問題也日益受到各界的關注。污泥是有用的生物資源,如能合理利用則不僅能變廢為寶,還能增加經濟效益,適合我國國情的有效處理處置和利用污泥的技術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核心思想:
本次會議首先感謝參會代表們的認可和支持,為了提高我國污泥處理處置技術水平,達到污泥無害化、減量化、穩定化、資源化的要求,特在上海舉辦了“全國污泥處理與資源化新技術應用交流會”, 以“新政策背景下行業發展機遇”為主題,并擬邀政府部門及技術研發、工程建設、設備制造、終端用戶、投融資等領域代表出席活動并發表演講。
(會議現場)
三、會議內容
專題一:污泥處理及資源化政策解讀
1.國家污泥處理處置相關政策解讀;
2.國家“十三五”城鎮污泥處理設施建設規劃的總體思路;
3.污泥農用污染物控制標準的完善與修訂;
4.地方政府相關政策及污泥處理處置現狀。
專題二:城市污泥處理處置技術、工藝、成果及設備
1.污泥處理處置全鏈條技術現狀與需求分析;
2.德國污水污泥磷資源回收法律法規及技術發展現狀;
3.污泥處理處置工程技術探討及案例分析;
4.污泥處理處置技術瓶頸及前景分析;
5.污泥熱解技術與未來發展趨勢;
6.城市生活垃圾發電焚燒廠摻混城市污泥存的問題分析;
7.污泥碳化新技術、新設備與工程案例;
8.利用煙氣余熱的污泥無害化與資源化處理新技術;
9.污泥重金屬穩定技術、設備與工程案例;
10.污泥資源化制肥技術、設備與工程案例;
11.污泥建材利用技術、設備與過程案例;
12.污泥發電資源化利用技術、設備與工程案例;
13.無剩余污泥的生化技術、設備與工程案例。
專題三:工業污泥處理新技術、新工藝、新成果、新設備
1.工業污泥處理技術和產業現狀、發展趨勢;
2.生化剩余污泥高效脫水新技術、新設備與工程案例;
3.生化剩余污泥減量及無害化技術、設備與工程案例;
4.煉化工藝堿渣處理新技術、新設備與工程案例;
5.工業浮渣處理與資源回收利用新技術、新設備與工程案例;
6.罐底油泥處理與資源回收利用新技術、新設備與工程案例;
7.工業廢渣無二?f英排放焚燒技術、設備與工程案例;
8.工業污泥污染的土壤修復技術、設備與工程案例。
會議上專家分享了技術知識和交流探討,了解國內外污泥處理處置的現狀、前景與發展趨勢,切實達到污泥無害化、減量化、穩定化、資源化的要求,避免由此引起的二次污染,我方會議將利用現有的新技術及新設備展開交流研討,努力實現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參會人員向專家咨詢學習,參會代表互動交流探討)
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余杰,現場交流污泥處理處置技術。
中國計量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教授饒賓期,針對低能耗污泥高干化脫水技術交流發言。
(會議現場講解技術設備)
四、結尾
此次會議圓滿結束,牢固樹立大環保的觀念,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命線。在發展的指導思想上,我們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正確把握好眼前利益和長期發展的關系,為今天的發展盡力,更要對明天的發展負責,要自覺把環保納入建設發展的整體規劃之中,環境保護是全社會的共同職責,把環保工作擺上黨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真正實現經濟與環境“雙贏”。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落實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通過有效法律手段把生產生活規制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范圍內,推動實現經濟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生態全面優化。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統籌協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找準環境保護、經濟發展與人民群眾環境權益之間的平衡點,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保護,統籌考慮自然生態各要素保護需要,探索創新審判執行方式,推動生態環境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區域統籌、綜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