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2024年,新能源汽車產業正處于一個至關緊要的轉折點。廢舊動力電池該如何處理,引發廣泛關注。據了解,從2009年“十城千輛”工程算起,中國新能源汽車推廣已經有15年。早期推廣的新能源汽車,一般商用車運營3年、乘用車運營5年后,其動力電池就會報廢。當動力鋰電池壽命衰減至80%以下時,電池的電化學性能將出現明顯下滑,難以滿足汽車正常動力需求,電池進入退役狀態。
從目前來看,新能源車動力電池回收市場亟待規范。如,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截至2023年,我國新能源車動力電池規范化回收率不足25%。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公示的符合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的白名單企業有156家,而許多動力電池回收料正在被非正規市場分流。
應對動力電池“退役潮”需要全方位發力。一是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積極主動作為。須著力推動行業標準的完善,促進廢舊動力電池回收更加規范。具體而言,建立健全動力電池回收環節碳足跡計算標準;創新回收利用商業模式,規范回收渠道和完善回收網絡等等。同時,也應加強動力電池回收的法律法規和監管體系建設,讓“城市礦山”充分發揮應有作用。
二是應調動起企業的主動性。去年12月中,工信部發布了《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對回收環節不同主體提出了相應責任,要求汽車生產企業應承擔裝機的動力電池回收主體責任,電池生產企業承擔直接銷售至市場的動力電池回收責任。對于企業而言,應該主動作為,推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
三是加強對小作坊的治理。市場不規范,小作坊回收拆解工藝簡單粗暴,梯次利用中普遍缺少強制性檢驗環節,埋下諸多安全及生態隱患。有白名單企業直呼,“超七成廢舊電池都落入了二手商販和小作坊手中”。針對此,有必要強化治理。既要防范小作坊埋下的隱患,又要避免正規軍與小散戶爭奪市場導致的市場失范。
根據機構預計,到2025年,我國動力電池退役量將達到96萬噸;到2030年,將達到350萬噸。《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就明確提出,到2025建成較為完善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可以說,應對動力電池“退役潮”亟待引起重視。當然,從消費者角度來講,也應該注意電池安全,盡量選擇正規企業處置退役電池。
文章轉載自 東方網 作者:楊玉龍,如有侵權,可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