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5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到,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站在新起點,生態環境領域相關行業應從哪些方面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
基礎良好,“含綠量”足
新質生產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
近年來,全國各地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厚植發展土壤,優化產業結構,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了堅實有力的支撐。
企業創新動力不斷涌流——
廣東省實現國內首套百萬噸級氫基豎爐項目在湛江寶鋼點火投產,同等規模鐵水產量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0萬噸以上,標志著鋼鐵行業綠色低碳發展取得新突破。全省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額穩居全國區域碳市場首位。天津市綠色創新產業園區啟動建設,投運全國首個政企合作電力雙碳中心,培育綠色低碳領域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千家。寧夏建成全國第一個廢水近零排放工業園區……
新能源打造新優勢——
福建省啟用全國首條高速公路重卡換電綠色物流專線,“電動福建”駛入快車道,綠色交通走進千萬家。內蒙古建成全國單體規模最大光伏治沙項目、國內在運最大陸上風電基地、世界首條固態低壓儲氫生產線。位于黃河岸邊的山西運城莊上村,荒廢窯洞變成了光伏庭院,荒坡荒地改造成了光伏廊道,村民生產生活全部電氣化,成為全國首個“中國零碳村鎮示范村”……
智能技術彰顯巨大潛力——
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借助人工智能流域管理系統,在“大數據+AI+物聯網”技術的加持下,很快破解白河水污染物溯源難題。浙江省嘉興市正式建成啟用全國首個重大活動空氣質量保障大氣環境綜合監測站——烏鎮大氣監測超級站,運用基于人工智能、大數據和大氣環境多源融合分析技術模型,開發生態環境部智慧監測試點大氣精準監測分析應用,為實現大氣污染治理的“削峰降頻”提供科學決策支撐。中國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新模式“藍色循環”依托“物聯網+區塊鏈”技術,實現海洋塑料廢棄物源頭控制、低碳回收和高值利用,從全球2500個申報項目中脫穎而出,榮獲聯合國環保領域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
如今,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加快壯大,發展內生動力不斷積聚,這些都為加快形成更多新質生產力、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注入了持久動力。
相關行業如何向“新”求變?
當前,我國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但同時,制約高質量發展因素還大量存在,要高度重視,切實解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
在剛剛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結合各自領域,提出了相關的意見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美的集團(000333. SZ)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首席財務官鐘錚帶來《關于加大智能制造支持力度,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建議》。鐘錚建議,牽頭研發和形成行業可大規模應用的行業解決方案并加以實踐,建設全球領先的、可持續發展的智能工廠,探索未來智能制造模式、綠色制造模式和企業形態。
圍繞鋼鐵行業綠色低碳發展,全國人大代表,河鋼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蘭玉表示,面對加快構建以創新驅動的新質生產力的迫切要求,我國鋼鐵產業需要在創新發展、產品結構升級、國際影響力提升、新型人才團隊建設等方面加快開展工作,加快形成我國鋼鐵產業綠色低碳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格局。
關于加速實現新型工業化,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材集團首席科學家彭壽帶來了《關于加速優勢基礎產業轉型賦能新質生產力的建議》。建議發布基礎領域優勢產品、技術和服務“走出去”指導目錄。深化對外合作的國別指引,依托基礎優勢,構建我國擁有生態主導力的優勢產業鏈供應鏈,加快培育外向型新質生產力。
此前,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導師張云飛教授在接受中國環境報記者采訪時,圍繞生態環境領域相關行業應采取哪些舉措以符合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求,提出了以下3方面思考:
在能源產業方面,改變以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和重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大力推廣和應用“綠能+智能+產業”的現代生態經濟模式,促進全社會的綠色低碳。
在綠色制造業方面,應按照全生命周期理念,踐行綠色低碳制造,加強綠色設計,用信息化、智能化、網絡化的手段,實現發展模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的轉型。
在廢棄物處置方面,強化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加強再生資源高效利用。探索退役新能源設備、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領域廢棄物的循環利用路徑。
文章轉載自 來源:中國環境APP 作者:中環報見習記者尚玉,如有侵權,可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