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濱江經濟開發區新材料產業園(以下簡稱“濱開區新材料產業園”)實施精準治理、本質降污,揮發性有機物(VOCs)改善幅度在江蘇省重點園區中排名同比上升11個位次,為園區VOCs治理提供了參考借鑒。
常州濱開區新材料產業園VOCs治理做法與成效
突出“四個關鍵”,明確治理思路。定位“有機液體儲存和運輸”這一關鍵環節。統計顯示,園區儲運環節排放量占VOCs排放總量約40%。抓住“治理設施較為低效”這一關鍵問題。部分企業治理設施較為低效,運行維護不到位,部分儲罐呼吸閥低效導致物料損耗較多。鎖定“監管手段薄弱”這一關鍵制約。園區污染溯源手段不多,治理精準度不夠。夯實“特征物種名錄庫”這一關鍵基礎。逐家企業摸排家底,完善分環節、分物種的VOCs排放清單,實現企業排污“指紋化”,為快速定位污染問題、實現精準治理奠定堅實基礎。
實施“活性減排”,推進精準治理。篩選確定丙烯、甲苯、異戊烷3個臭氧生成潛勢突出的“活性物種”,靶向治污、效果明顯。針對頻繁出現的丙烯高值問題,結合排污特征“指紋庫”,定位到企業火炬氣排放問題。采用無人機抵近火炬排口,開展采樣溯源,鎖定丙烯高值源頭。為定位企業甲苯高值源頭,深入開展工藝摸排,對每一桶物料、每一處設施、每一個環節排查診斷,對閥門、接頭、排口逐一監測,追溯到含高濃度甲苯廢氣的排口。針對園區異戊烷高值突出問題,運用紅外成像儀等設備鎖定閥門、法蘭等排放環節,推動全面改造提升。實施靶向治理后,園區異戊烷、甲苯、丙烯濃度分別降低43%、32%、28%。
推進系統施治,持續穩定減排。實施全過程、全環節治理,既“見實效”又“見長效”。聚焦源頭治理,推進9家企業實施原(輔)材料清潔替代,16家企業建設智能車間,園區60%以上企業清潔生產達先進水平。強化過程管控,推動8家企業將人工倒料、臨時泵輸送等升級為管道輸送,實現VOCs物料“零散逸”;20余家企業槽罐車改為“底部裝載+快速干式接頭”,有效減少裝卸液體噴濺、接頭處殘液。優化末端治理。園區企業累計投入1億余元實施治理升級,同時還更換使用250余套儲罐高效呼吸閥,推進實現高效呼吸閥全覆蓋。
強化科技賦能,提升支撐能力。將固定式、移動式、遙測式監測手段有機結合,有力破解高值壓降、活性物種溯源等難題。用好一套常態化工作專班,下設溯源管控、專項排查、數據分析、數據質控4個專項小組,全天候數據盯控、預警發布,一旦出現污染高值,即時響應、高效壓降。建立一體化智慧監管平臺,建設“精準感知—智能響應—靶向管控”全鏈條智慧監管體系。落實一項定期“體檢”機制,定期采用便攜式檢測儀開展自查、研判治污形勢、交辦整改任務,安排常態化走航排查。
園區VOCs治理的思考與啟示
濱開區新材料產業園VOCs治理工作中,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分管負責同志多次赴產業園開展幫扶,指導園區摸清摸透關鍵、明確治理路徑。同時,堅持科技賦能,注重激發企業高水平治污的內生動力,使得各項治污措施落到實處。
牢牢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化工生產企業工藝復雜、專業性要求高,有些企業會陷入“治反復、反復治”困境。“對癥下藥”才能“藥到病除”,產業園在治理過程中,全面摸清摸透治理關鍵,對關鍵物種實施重點控制,對關鍵環節實施深入排查,對關鍵問題加強督導整治,確保治理達效。
堅持系統治理、本質降污。VOCs治理是系統工程,“運動式”整改方式難以觸及問題本質,往往治理效果不佳。實施系統治理后,以清潔原料替代實現源頭減排,以優化生產工藝促進清潔生產,以“上設施”“上工程”等推動治理水平提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強化科技支撐。VOCs排放源數量多、分布廣,含VOCs物料的儲存、運輸、使用等環節均可能產生排放,治理監管難度大,離不開強大技術團隊和科技裝備的支撐。治污工作有的放矢方能事半功倍,科技力量讓“的”更明確、“矢”更精準。
提升企業治污積極性。近年來,江蘇省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干好干壞不一樣”的政策導向,治理領先企業能夠獲得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豁免、資金獎補、綠色金融支持等。管理者和企業找到了“最大公約數”,越來越多企業認識到,做好污染治理不僅是企業的法定義務,而且能支撐更好的發展。比如,宏川石化因儲罐廢氣排放等問題曾屢次被列入“問題清單”。通過幫扶,企業認識到高水平治理的重要性后,治污積極性明顯增強,不僅更換使用140余套高效呼吸閥,還主動加碼,完成70個緊急釋放人孔、70個量油孔升級改造等工作,污染治理達先進水平。
作者單位:陳善莉,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處;趙秋月,江蘇省環境科學研究院
文章轉載自 中國環境報 作者:陳善莉 趙秋月,如有侵權,可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