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部分活性污泥法工藝參數
活性污泥常見異常形態的識別:
(1)膨脹污泥通過測定污泥體積指數(SVI)可以了解活性污泥沉降絮凝的性能,一般規定污泥體積指數(SVI) 在200mL/g以上,而且量筒內污泥層的濃度從5g/L起變為壓密相的污泥稱為膨脹污泥,一種由絲狀菌形成的,另一種是由非絲狀菌形成的。如果將膨脹的污泥置于顯微鏡下觀察就可見到斷線條狀的絲狀微生物互相纏繞著。
(2)上升污泥在30min沉降實驗的測定時間內,沉降良好但數小時內污泥又上升,如果用棒攪拌對上升污泥加以破壞立即再次沉淀。這種現象是由于已進行硝化作用的污泥混合液進入沉淀池后產生了反硝化作用,并在反硝化過程中產生的氮氣附著在污泥上而使其上浮引起的。在發生這種現象時,只要降低溶解氧的濃度,控制硝化過程的發生即可。
(3)腐化污泥有時候雖然沒有發生硝化與反硝化過程,但沉淀下去的污泥再次上浮。這種現象是因為已經沉淀的污泥變成厭氧狀態,并產生硫化氫、二氧化碳和甲烷、氫氣等氣體,結果這些氣體將污泥推向表層而發生的。防止的方法是設計沉淀池時不要有“死區”,萬一產生浮渣時,必須設置撇渣板,消滅“死區”,改進刮泥機。排泥后在死角區用壓縮空氣沖或清洗。
(4)解絮污泥對混合液進行沉淀時,雖然大部分污泥容易沉淀下去,但在上清液中仍然有一種能使水渾濁的物質。這時的指示性生物為變形蟲屬和簡便蟲屬等肉足類,這種現象可以認為是由于毒物的混入、溫度急劇變化、廢水pH值突變等的沖擊造成的,使污泥絮體解絮。通過減少污泥回流量能使解絮現象得到某種程度的控制。
(5)污泥發黑此時查看曝氣池在線DO測定儀會發現DO過低,有機物厭氧分解釋放H2S,其與Fe作用生成FeS,可以采用增加供氧或加大回流污泥量。
(6)污泥變白生物鏡檢會發現絲狀菌或固著型纖毛蟲大量繁殖,如果進水pH值過低,曝氣池pH值小于6引起的絲狀霉菌大量生成,只要提高進水pH值就能改善。
(7)過度曝氣污泥由于曝氣使細小的氣泡黏附于活性污泥絮體上而出現的一種現象。上浮的污泥經過幾分鐘后與氣泡分離而再次沉淀下來,在沉淀池中,有可能于再次沉淀之前越過出水堰而隨出水流失。
(8)微細絮體對活性污泥混合液進行沉淀時,分散在上清液中的一些肉眼可以看到的小顆粒稱為微細絮體。當有微細絮體存在時,沉淀污泥的污泥體積指數非常小。這一類微細絮體有兩種,一種是由普通污泥顆粒變小形成的,具有很高的BOD值,另一種帶白色的不定形微細顆粒,BOD值很低。
(9)云霧狀污泥污泥在沉淀池中呈云霧狀態而得名,這是污泥的一種存在狀態,是由沉淀池內的水流、密度流和污泥攪拌機的攪拌而引起的。如果沉淀下去的污泥變成這種狀態時,則應該降低沉淀池內的污泥面,減少進水流量。
文章轉載自 錦帆環保,如有侵權,可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