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正在浙江杭州舉辦的“大道之行——‘八八戰略’實施20周年大型主題展覽”,不少觀眾在寫著“一個新鮮概念”的展板前駐足。
這塊展板的內容顯示,2002年11月,“生態省”這個詞第一次出現在浙江干部群眾面前,為未來的浙江發展定下了綠色的底色。
“在20多年前,‘生態省’絕對是個新鮮詞,但卻出現得十分及時。”在湖州市德清縣東衡村黨委書記章順龍印象中,粗放型發展在當時浙江一些地方普遍存在,不藍的天、不清的水、不綠的山隨處可見。
“拿我們東衡村來說,當時家家戶戶忙于開礦,到處都是機器轟鳴。村里環境一片‘臟亂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基本是家常便飯,水體、土地污染也十分嚴重。”章順龍說。
在浙江生態省建設進程中,東衡村下決心關停所有礦場,并有序做好礦坑回填、復墾還耕工作。以整村大花園建設為目標,村里淘汰了高污染產業,全面推進綠色有機項目發展,鋼琴文化園建設讓集體收入大幅提升。
如今的東衡村,一排排整齊的小別墅掩映在青山綠水間,盡顯江南水鄉的別樣秀美。“家園的環境上去了,大家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章順龍說。
東衡村的變化,是浙江生態省建設不斷取得實質效果的縮影。20年來,浙江先后實施四輪“811”生態環保行動,打出“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系列組合拳,生態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省控斷面優良水質比例從42.9%升至97.6%,全面消除劣V類斷面;設區城市PM2.5平均濃度從61微克/立方米降到24微克/立方米;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一項項數據說明,良好的生態環境已經成為浙江高質量發展的優勢所在、動力所在、后勁所在。
在“八八戰略”實施20周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浙江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郎文榮介紹,“十四五”以來,浙江把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為綠色轉型總抓手,開展全國首個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區建設,率先建立重點企業碳賬戶,開展重點行業碳排放評價,加快核電、風光電、抽水蓄能等清潔能源項目建設,將生態價值釋放到農業、文旅、商貿、科創等關聯產業。
“綠水青山不僅是展示今日浙江的‘金名片’,還成為可持續發展的‘聚寶盆’。”郎文榮說。
文章轉載自浙江省生態環境廳,如有侵權,可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