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半島腹地,有一處面積達144平方公里的水庫——峽山水庫。夏日時節,湖區碧波蕩漾、水天一色,仿如一顆晶瑩剔透的藍寶石鑲嵌在青山綠野間。
作為山東省最大的水庫,峽山水庫總庫容14.1億立方米,是濰坊市主要水源地、省級戰略水源地和膠東半島戰略水源調蓄庫。守著這顆“生態明珠”,如何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更好地發揮綠水青山的生態價值,是擺在當地各級黨委、政府面前的一道重大命題。
濰坊市生態環境局峽山分局(以下簡稱峽山分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勇介紹,近年來,在生態環境部及省、市生態環境部門的支持幫助下,峽山區緊緊抓住相繼納入省級、國家級全域生態環境導向開發(EOD)模式試點歷史機遇,全力以赴推進EOD項目深入實施,推動生態環境保護項目和現有優勢產業融合發展,實現環境與經濟的良性循環,著力打造“生態、開放、活力、幸福”的山水名城。
聚焦生態保護、綠色開發,規劃實施13個重點項目
峽山區位于濰坊市區東南部,總面積483平方公里,轄4個街道、275個行政村、23萬人,是山東省首個以生態經濟命名的省級開發區、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目前,峽山區正在打造碳達峰、碳中和示范城市。
2022年4月28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同意開展第二批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試點的通知》,峽山區EOD項目位列其中。
“為推動項目有序開展,我們專門請來省生態環境廳專家現場指導,并到第一批試點單位考察學習。在此基礎上,因地制宜、結合實際編制完成EOD試點項目實施方案,歷經試點答辯、細化調整,最終成功入選第二批試點名單。”王勇介紹。
據了解,該項目由峽山區管委會主導,濰坊水務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負責具體實施、統籌推進,主要內容是以“生態產業項目外溢反哺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區域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為基礎,以“生態旅游、生態農業、產學研、醫康養等特色產業運營”為支撐,以“峽山水庫水資源和生態資源等資源保護”為核心,采取峽山水庫、上下游及周邊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的方式,建立起生態環境保護與產業發展協同推進的長效機制,將生態環境治理帶來的經濟價值內部化,持續促進“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成功轉化。
峽山分局副局長徐升堂向記者介紹:“峽山區全域EOD模式試點聚焦生態保護、綠色開發,總投資129.36億元,規劃實施13個項目,其中4個生態治理類項目、9個產業發展類項目,致力構建一核、一帶、三區、多點的生態環境導向開發格局。”
其中,“一核”即以峽山水庫水質水量保障為核心;“一帶”即以峽山水庫周邊濕地、涵養林、經濟林為主的生態安全隔離帶,主要規劃實施峽山水庫水環境治理一期、二期和峽山水庫壩后備用水源地3項工程;“三區”即生態農業產業區、文旅產業區、傳統農業種植區,主要規劃實施生物育種創新基地、有機生姜三產融合產業園、預見未來城、醫康養產業園、南辛半島環湖生態修復康養安置區一期、二期和濰坊預制菜農業產業融合示范產業園等7項工程;“多點”即圍繞生態治理和產業發展,全域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綠色循環生態能源開發和城鄉安全供水3項工程。
多渠道引流、多元化融資,推動項目落地見效
“以前這里就是一片荒灘,光禿禿的啥都沒有。現在建設了沿湖公園,一閑下來,我們就過來轉轉。走在湖邊,就像吹著海風一樣。”在峽山水庫壩南公園,家住附近的崔大爺開心地說。
壩南公園是峽山水庫水環境治理工程的重要節點,對改善環庫生態環境、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確保庫區水質穩定達標發揮著重要作用。
記者了解到,作為峽山區全域EOD模式試點的關鍵項目和基礎性工程,峽山水庫水環境治理工程總投資逾36億元,包括庫區底泥清淤疏浚等內源污染治理工程,沉淀區、生態浮島凈化區和水生植物凈化區等前置庫工程,水庫上游濕地工程以及庫區信息化建設、環庫路修復等其他工程。
“實踐中我們發現,推進EOD模式的關鍵,是在生態環境導向開發的框架下,找準門檻低、效益高、收益大的項目,破解融資瓶頸。而水環境治理工程恰恰是投資最高、短期經濟回報最少的項目,如何融資是最大的難題。”王勇對記者說。
為解決這一難題,山東省生態環境廳、濰坊市生態環境局主動靠上幫扶,指導峽山區完善項目實施方案,注重多渠道引流,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機制,積極對接、籌措項目資金。
目前,峽山水庫水環境治理一期工程已獲得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授信規模11億元,實現資金投放7億元;壩后備用水源地獲得中國農業銀行授信規模2.8億元,實現資金投放2.09億元。
如今,峽山水庫水環境治理項目已完成18.7公里的環湖路修復和壩南小公園建設,壩后水源地項目已全面開工建設。整修一新的環湖路,仿如一條紅絲帶,為青山綠水增添新的注腳。
“按照計劃,峽山區EOD項目擬申請銀行貸款89.9億元,資本金39.46億元。目前已獲得銀行總授信規模25.765億元,實現投放近12.375億元。13個試點項目中,有8個項目已開工建設,4個項目正做開工準備,1個項目正在優化調整方案。”峽山分局生態科科長曹云飛對記者說。
生態與產業融合發展,環境與經濟良性循環
在峽山區有機生姜三產融合產業園,千畝大棚鱗次櫛比,蔚為壯觀。園區研發并上市的姜粉、姜脯、姜汁等有機生姜加工產品,進一步拉長了生姜產業鏈,以“姜經濟”賦能鄉村振興。
在預制菜農業產業融合示范產業園,一座座場館拔地而起,吸引眾多商家考察、落戶。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年30萬噸預制菜產能,5萬噸冷鏈倉儲物流能力,預計可培育8家—10家年產值超10億元的預制菜生產企業,力爭構建年產值超100億元的預制菜產業集群。
一個個項目緊鑼密鼓落地開花,一處處業態調整優化初露崢嶸。在峽山區,全域EOD模式試點方興未艾。
王勇對記者說:“在實踐中,我們堅持把EOD模式作為鏈接生態保護修復、環境治理、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橋梁,努力推動生態價值實現與轉化,促進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實現經濟社會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峽山區位于昌邑、安丘兩個種姜大市之間,自身種植面積也比較大,常年保持在3萬畝左右,種植收獲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姜秸稈農業廢棄物。由于姜秸稈中含有大量的辛辣物質,可利用渠道較窄,如何解決姜秸稈的去向,很是讓人頭痛。
立足推進生姜產業高質量發展,峽山區積極探索生姜產業創新,不僅在EOD模式試點中謀劃了有機生姜三產融合產業園等項目,還積極探索生姜秸稈的綜合利用渠道,重點打造艾姜山生態健康產業園。
徐升堂告訴記者:“我們以姜秸稈原料化利用為重點,根據轄區生姜種植分布情況,以5公里為半徑,設置姜秸稈歸集點6個,各街道通過網格化管理模式對運送姜秸稈農戶進行信息登記,建立回收臺賬,鼓勵轄區廣大姜農和專業合作社按照收集標準自主將姜秸稈送到歸集點,由山東大艾姜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進行規模回收,加工提取姜精油。”
“目前我們已實現姜秸稈精油萃取量產,年可處理10萬畝秸稈,提取精油90噸,產值最高可達5400萬元。同時,我們還利用秸稈廢渣制作有機肥、供給造紙原料,真正做到了環境友好、吃干榨凈。”山東大艾姜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孫錫慶說。
在大力發展生態產業的同時,峽山區還規劃建設了環湖漫道觀光帶、鄭玄文化園、陽光牧場、甘棠樂園、岞山火車站鐵路主題公園等文旅片區,打造了濰水左岸觀光公園、壩南公園、配套鐵馬驛站、萌寵樂園、鄉村振興火車站等主題板塊,帶動周邊鄉村生態采摘園、漁家民宿等文旅業態綠色化發展。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爭取項目資金支持,提高資金利用質效,及時解決總量指標等‘卡脖子’難題,加快項目落地起勢,推動區域環境和經濟從綠水青山的‘藍圖規劃’向金山銀山的‘現實畫卷’華美蝶變,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厚植綠色動能,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指數。”王勇對記者說。
文章轉載自中國環境報,如有侵權,可聯系我們刪除。